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师资  >  基本情况  >  师资情况  >  数量经济系  >  正文

数量经济系

刘达禹

系别:数量经济系

职称:教授

电子邮箱:liuyuchris@163.com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研究领域
主讲课程
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刘达禹,198812月生,吉林长春人,本硕博均毕业于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专业为数量经济学,于20169月参加工作,于20189月被聘任为副教授,于20226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于20229月被破格聘任为教授,中国知网TOP1%高被引学者,H因子22,排名经济金融领域前500,入选吉林省首批长白英才计划,吉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截至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南开经济研究》、《经济评论》、《国际金融研究》、《Economic Modelling》、《Energy Economics》、《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等CSSCISSCI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全国统计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特别资助项目、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和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态势、收敛特征与经济政策调控机制研究》一部 (上海三联书店,中国十大出版社之一)。刘达禹同志常年从事数量经济研究工作,擅长定量经济分析,熟稔于宏观经济计量分析、微观计量分析以及人口经济学和收入分配等领域内的研究工作。常年招收有科研意向,致力于攻读博士学位,并有意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研究生、博士生及博士后。


教育经历


2013.09-2016.06 吉林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系 博士

2011.09-2013.06 吉林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系 硕士

2007.09-2011.06 吉林大学商学院 会计系 学士




工作经历

2016.09-2018.09 吉林大学商学院 讲师

2018.09-2021.12 吉林大学商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21.09-2022.06 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22.06-2022.09 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22.09- 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与招生方向

主要从事宏观经济计量分析,经济周期、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微观因果推断、投入产出表、收入分配与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研究。主要招收学术型硕士生、博士生,欢迎有经济学、计算机、数学和统计学教育背景的同学报考。

学术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国际金融研究》、《经济学家》、《经济评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Energy Economics》、《Economic Modell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 Finance》、《Journal of the Asian Pacific Economy》等期刊的审稿人。




主讲课程

《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货币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时间序列分析》、《论文写作》、《宏观经济景气分析与预测》、《新生研讨课》、《管理经济学》等。



研究成果

主持的科研项目

纵向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4YJA790029):消费结构转型引领共同富裕的机制分析与实现路径研究。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4YB031):吉林省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指标体系构建、区际定量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4M751074):央行沟通语义识别、通货膨胀预期引导与央行信誉优化研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24T170338):央行沟通语境分析、通胀预期形成机制与中央银行信誉优化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20FJYB007):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态势、收敛特征与经济政策调控机制研究。

全国统计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19LZ008):中国质量型经济周期指标的层次构建、结构分解与趋势预测。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YB23):吉林省农村大学生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80418121FG):加快发展吉林省农业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M611035):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趋势性、波动性与收敛性问题研究。

横向课题

基于AI自然语言处理的经济景气预测分析,委托单位:上海皮伯特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电商销量预测研究,委托单位:上海皮伯特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投行与资产管理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委托单位:吉林银行。

发表论文

SSCI论文

Liu, D., Xu, B., Song, Y., Wang, Q. 2024. Solving the puzzle of China’s low inflation: A new perspective from sectoral core inflation fluctuations.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 30(3): 783-808. (B)

Liu, D., Song, Y., Chen, D., 2024. Time-varying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price- and quantity-based monetary policy tools: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TVP-FA-S-VAR model. 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 29(2): 949-971. (D)

Liu, D., Xu, B., Song, Y., Wang, Q. 2023. What drives China’s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trend? A re-measurement based on a time-varying mixed-frequency dynamic factor model.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 29(3): 741-774. (B)

Song, Y., Liu, D.*, Liu, Z., 2022. What drives China’s business cycle fluctuations? 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 27:1, 147-172. (C)

Song, Y., Liu, D.*, Wang, Q., 2021. Identifying characteristic changes in club convergence of China’s urban pollution emission: A spatial-temporal feature analysis. Energy Economics, 98, No. 105243. (SSCI, Q1, Top Journal in Energy Economics, IF: 9.252, IF Rank: 9/379). (A)

Liu, D., He, Y., Wang, Q., 2021.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smog management in China: A re-examination using nonparametric panel model.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85, No. 124847 (SSCI, Q1, Top Jjournal in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F: 11.072). (A)

Song, Y., Liu, D.*, Wang, Q., 2021. The dual-financial-threshold effect in the “club convergence” of economic growth: A dynamic panel threshold model. Empirical Economics, 61: 2713-2737. (B)

Liu, D., Wang, Q., Song, Y., 2020. China’s business cycle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National synchronization, inter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provincial idiosyncras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69: 629-650. (A)

Liu D., Xu, N., Zhao, T., Song, Y., 2018, Identifying the non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business cycle and monetary policy rules: Evidence from China and the U.S. Economic Modelling, 73: 45-54. (A)

中文核心期刊第一作者论文

刘达禹等:《中国长期潜在增长率的实时测算及其下行风险来源甄别》,《财经研究》2025年第1期。(CSSCI, T4, C)

刘达禹等:《中国省级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检验与传导路径识别》,《南开经济研究》2025年第1期。(CSSCI, T4, C)

刘达禹等:《中国通货膨胀的基本分型与优化治理:经验分析与政策模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5年第1期。(CSSCI, T3, B)

刘达禹等:《利率规则的计量学理反思与“泰勒规则”形式选择》,《经济评论》2024年第6期。(CSSCI, C)

刘达禹等:《中国省级增长不确定性的层级分解及其对产出和通胀的影响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10期。(CSSCI, C)

刘达禹、徐斌:《经济周期波动与菲利普斯曲线形态变异:兼论经济回升的路径选择》,《南方经济》2024年第9期。(CSSCI, C)

刘达禹等:《货币政策危机管理、货币调控概念误区与货币中介目标评价》,《经济学动态》2024年第9期。(CSSCI, C, 理论经济学权威)

刘达禹、周燃:《企业加入异地商会与投资效率》,《财会月刊》2024年第3期。

刘达禹等:《菲利普斯曲线“逆位反转”的机理阐释与政策合力下的经济复苏路径重塑》,《金融研究》2024年第2期。(CSSCI, T3, B)

刘达禹等:《中国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关联机制的时变特征与不稳定性——基于精准计量视角的重新审视》,《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CSSCI, C)

刘达禹等:《中国经济增长长期趋势的实时估算与贡献分解——兼论中高速阶段稳态的形成与识别》,《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7月。(CSSCI, T3, B)

刘达禹等:《理解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之谜——源于“家庭老年照料”还是“啃老”行为》,《人口研究》20225月。(CSSCI, B)

刘达禹等:《“利率走廊”上限击穿是否改变货币政策有效性?—兼论中央银行在经济反弹时期下的调控偏好》,《中国软科学》202112月。(CSSCI, T4, C)

刘达禹、徐斌:《区域经济增长的联动机制识别与传导网络构建》,《财经科学》202112月。(CSSCI, C)

刘达禹等:《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增长门槛还是增长瓶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CSSCI, C)

刘达禹等:《中国经济周期区位下移的形成机理:基于增长区间和新常态时期的对比研究》,《经济学家》2020年第8期。(CSSCI, T4, C)

刘达禹等:《不确定性冲击、产业波动与经济政策调控—基于三次疫情时期的对比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9期。(CSSCI, C类,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刘达禹:《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名义利率调控模式选择》,《现代经济探讨》201910月。(CSSCI, D)

刘达禹等:《弱通缩幻觉、CPI偏误与核心通货膨胀》,《国际金融研究》2018年第7期。(CSSCI, T4, C)

刘达禹等:《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趋势性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江海学刊》2017年第2期。(CSSCI, C类,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刘达禹等:《经济周期与规则型货币政策的动态关联机制研究——基于中国典型经济波动阶段的经验证据》,《经济评论》2017年第2期。(CSSCI, C)

刘达禹等:《财政、货币与世界经济冲击的时变特征检验——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研究》2016年第2期。(CSSCI, D)

刘达禹等:《我国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实时对比及其政策残余信息估计》,《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10期。(CSSCI理论经济学权威,C)

刘达禹等:《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基于世界经济景气变动的经验分析》,《经济学家》2016年第10期。(CSSCI, T4, C)

刘达禹、刘金全:《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一价定律偏离还是相对价格波动》,《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5期。(CSSCI, C)

其他研究成果

丁一、刘达禹、安琪:《深化金融开放增强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创新效应吗?》,《数量经济研究》2024年第3期。(CSSCI, D)

田方钰、刘达禹:《中央银行政策调控的目标优化与权重管理——兼论实体经济波动与政策信誉的重要性》,《经济体制改革》2024年第3期。(CSSCI, D)

田方钰、刘海英、刘达禹等:《通货膨胀传导机制识别与通胀分型治理》,《中国软科学》2024年第5期。(CSSCI, T4, C)

赫永达、王俏茹、刘达禹:《中国绿色生产效率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基于非期望投入改进的SBM》,《数理统计与管理》2024年第4期。(CSSCI, D)

王俏茹、刘达禹、刘廷宇:《中国城市污染排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动态演变》,《中国管理科学》2024年第3期。(CSSCI, T4, C)

田方钰、刘海英、刘达禹:《动态最优碳税、适度减排关注与经济绿色转型》,《财经科学》2024年第3期。(CSSCI, C)

刘海英、田方钰、刘达禹:《中等收入陷阱与中等收入阶段:兼论中国实现后发赶超的路径突破》,《当代财经》2024年第2期。(CSSCI, C)

田方钰、刘达禹、李天野:《中国经济增速转变的驱动机理识别——基于外部不确定性、金融风险与核心通货膨胀三重视角》,《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CSSCI, C)

刘金全、刘文轩、刘达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门槛效应”还是“瓶颈效应”?》,《数量经济研究》2023年第3期。(CSSCI, D)

徐曼、邓创、刘达禹:《数字经济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机理与研究展望》,《当代经济管理》2023年第2期。

Ding Y., Liu Z.*, Liu D., 2022. Structural news shock, financial market uncertainty and China’s business fluctuations. Pacific-Basin Financial Journal, 76, No. 101889. (SSCI, C)

陈婉莹、刘金全、刘达禹:《伪产出缺口、真实泰勒规则与中央银行的区间调控》,《统计研究》2022年第10期。(CSSCI, T4, C)

周凯、刘达禹:《信用扩张结构、LPR改革与利率市场化: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经济体制改革》20216期。(CSSCI, D)

刘廷宇、张世伟、刘达禹:《承接离岸外包、常规任务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极化》,《财贸经济》2021年第2期。(CSSCL权威,T4, C)

张世伟、刘廷宇、刘达禹:《中国通货膨胀结构的动态变迁与部门核心通货膨胀的分解测度》,《世界经济》2021年第1期。(CSSCI权威,T3, C)

王俏茹、刘金全、刘达禹:《中国省级经济增长的收敛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检验》,《世界经济文汇》2020年第3期。(CSSCI, C)

王俏茹、刘金全、刘达禹:《经济增长“俱乐部收敛”中的金融门槛效应—基于动态面板门限模型的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20年第1期。(CSSCI, T4, C类)

王俏茹、刘金全、刘达禹:《中国省级经济周期的一致波动、区域协同与个体异化》,《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10期。(CSSCI权威,T3, C)

刘洋、刘达禹、王金明:《资产价格泡沫缘何周期性破灭?——基于市场情绪视角的结构性解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CSSCI, C)

刘金全、李博瑞、刘达禹:《世界经济景气变动对中国经济周期的时变影响——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89月。(CSSCI, C)

吴翔、刘达禹:《中国因素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产生影响吗?——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检验》,《数量经济研究》2018年第2期。(CSSCI, D)

刘金全、王俏茹、刘达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突破——基于增长收敛理论的识别及“双轮驱动”检验》,《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81月。(CSSCI, C)

刘金全、徐宁、刘达禹:《“资产价格错位”与货币政策规则——基于修正Q理论的重新审视》,《国际金融研究》2017年第5期。(CSSCI权威,T4, C)

付一婷、刘达禹:《我国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12期。(CSSCI, D)

刘金全、徐宁、刘达禹:《美联储加息预期会引起我国资产价格波动吗?——基于汇率传导路径的经验证据》,《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CSSCI, C)

刘金全、唐升、刘达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惯性特征及其宏观影响因素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3期。(CSSCI, C)

刘金全、郝世赫、刘达禹:《外汇储备减少是否具有通货紧缩效应》,《财经科学》2016年第3期。(CSSCI, C)

刘金全、徐宁、刘达禹:《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迁移性检验--基于PLSTR模型的实证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CSSCI, C)

刘金全、潘长春、刘达禹,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时变影响机制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12期。(CSSCI, C)

刘金全、刘达禹、徐宁:《中国通货膨胀成本的非对称性与货币政策动态调控模式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第12期。(CSSCI权威,T3, B)

刘金全、刘达禹、张达平,资产价格错位与货币政策调控——理论分析与政策模拟,《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7期。(CSSCI理论经济学权威,C)

刘金全、刘达禹、张都:《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软着陆态势与持续期估计》,《经济学家》2015年第6期。(CSSCI权威,T4, C)

刘金全、刘达禹、付卫艳:《金融机构脆弱性与经济增长的区制关联性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CSSCI, C)

刘金全、刘达禹:《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影响机制的迁移性检验》,《商业研究》2014年第9期。(CSSCI, D)

刘金全、付卫艳、刘达禹,我国经济增长率动态波动机制--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4年第5期。(CSSCI, D)

(更新于2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