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博士生校际学术交流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4-12-11      作者:研究生培养办公室      点击:

2024126日上午,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博士生校际学术交流论坛在东荣大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联合举办,旨在加强兄弟院校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博士生提供展示自我、共促互进平台,以饱满的学术热情,共同探索学术的深邃,分享科研创新成果。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主任邓君教授、系书记张卫东教授以及冯佳副教授、王阮副教授出席本次论坛。

首先,邓君教授对远道而来的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3位博士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指出博士研究生是学科发展的新生力量,代表着学科的未来,由衷地希望同学们能够跨越学术边界,汇聚于知识海洋,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获得宝贵的学术滋养,在学术思维的碰撞中获得新灵感,为未来的学术探索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随后,王阮副教授主持本次博士生学术交流活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和吉林大学的学子们汇聚一堂,促进思想的火花在激烈的讨论中迸发,学术的视野在广泛的碰撞中得以拓展。

第一位分享者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陈慧彤博士,导师为闫慧教授。陈博士通过行动研究、半结构化访谈和日志研究法等,归纳视障人士视觉信息需求类型及特征,探讨视觉信息需求与信息源选择之间的关系。第二位分享者是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赵天缘博士,导师为马捷教授。赵博士构建了一套完善的阅读障碍甄别及亚类型识别体系,开展以干预为导向的亚类型识别实证研究,为图书馆向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奠定了理论和实践指导。第三位分享者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吴兆桐博士,导师为闫慧教授。吴博士通过系统性文献研究法,构建信息迷雾的特征框架,梳理出7个维度和18个重点特征,并基于此提出了信息迷雾特征清单。第四位分享者是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陈希鹏博士,导师为张卫东教授。陈博士探索利用多模态大模型与思维链提示工程方法,实现了在低资源、低算力、低成本环境下对红色报纸图像资源这类视觉富文档进行关键事件高效抽取。第五位分享者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潘雨婷博士,导师为闫慧教授。潘博士结合专家调查与读者访谈方法,构建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供给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就各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及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第六位分享者是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钟楚依博士,导师为邓君教授。钟博士运用本体、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技术等赋能历史报纸档案数据资源战争事件知识组织,推动知识单元规范化描述、语义化关联和精细化服务。

最后,冯佳副教授对6位博士生学术汇报予以点评。本次博士生学术交流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吉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搭建了博士生校际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兄弟院校间的相互学习与协同发展,营造了知识交融、灵感创新的优良氛围。希冀该平台未来能源源不断地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蓄势赋能,谱写学术与事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