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吉林大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 | 商学与管理学院 —— 守正创新,追求卓越,敬学育人,慧贯中西

时间:2024-09-18      作者:      点击:

   商学与管理学院构建了独具特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完备学科专业和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十一个学硕和专硕学位授权点、十二个本科专业,其中含两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工商管理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A-,九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或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坚持高端引领,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高。现有专职教师232人,含教授107人,博士生导师98人,副教授90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及国家级人才6人,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47人。学院营造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致力于推动知识创新,服务人类文明进步。
   学院为人才成长构建了高水平、多元化的科研、教学平台,建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实验室”,以及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始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每年招收本科生约670人,本科生攻读研究生比例保持在40%以上。培养出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14人、自强自立大学生及标兵26人,二十余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1.交叉融合、面向国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专业,创新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在数智化时代探索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管理学与经济学融合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申请获批“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于2024年招生。
    呼应数智社会的人才需求,学院积极进行专业优化,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保障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学院组织了高校专家、用人单位管理者和优秀毕业生代表对培养方案进行全面评审,确定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进一步向数智化、实践化发展的方向,增加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课程,并对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了内容更新,增加了数字和智能技术工具方法运用的内容。经过两年的专业优化,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信用管理、经济学等本科专业明确了专业的数智化培养特色和方向。

(2)践行开放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学院的重要发展战略。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学院积极开发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目前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3+1+1”本硕贯通人才培养项目;与美国肯塔基大学和匹兹堡大学建立了互惠合作友好关系,持续推进在会计、财务、营销、人力资源、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开展“2+2”“3+2”等合作项目。学院积极营造办学的国际化氛围,每年主办“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创新创业国际学术会议”,并于2024年成功举办了国际顶级信息学院联盟iSchools的学术年会iConference 2024,这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视野,也推动了学院办学向国际前沿看齐,有效引导和规范了学院的办学模式。

(3)全面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院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强调通过丰富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学院学工团队和专业教育团队协同配合,通过丰富的思政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健全制度,筑牢根基,落实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通过明确质量标准、建立监控机构、完善质量制度、动态实时管控,建立和落实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学院党政联席会—教学委员会—基层教学组织与师生”的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保障架构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行使功能。

   学院重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保障本科教学的运行,建立了完备的教学规章制度,包括质量保障、课程教学、课程考核、实践教学、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师资培养和专业建设8大部分,覆盖了本科教学运行、教师培养与激励、本科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教学管理制度在保障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3.破立并举,激发活力,基层教学组织创新发展
    2021年,商学与管理学院正式组建,将专业系从17个整合为13个,从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品行修养及年龄等几个方面规范了系领导任职条件,组建了一个年轻化、专业化、充满活力的系领导团队,为学院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推动学院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及时有效推进。
    学院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投入建设资源,下拨建设经费用于专业系开展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实习实践等教学活动,并对经费使用进行监管。专业系年度建设经费使各系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专业和学科建设的个性化需求开展工作。
    在系级基层教学组织调整优化完成后,2023年,学院3个专业系获批吉林大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称号,如表2所示。

4.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斐然
    创新创业是工商管理学科在国内学科领域的优势方向,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创新创业教育是商学与管理学院的育人特色之一,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当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融入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分布于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学科基础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中,如创业学、创新与商业化、国际创业、公司创业、创业金融、变革管理、创新管理、数字创业管理、技术创业、社会创业、创业思维与行动、商业模式创新、创业营销、创新与创业模拟实训等。

(2)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指导过程中贯彻创新创业教育
    各专业指导教师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要求,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创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行动力。近三年来,商管学院大学生大创项目平均每年立项78项,学生参与度近百分之五十。
    学院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学科竞赛指导经验的教师,满足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需求。在学科竞赛过程中,指导教师针对参赛学生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社会经济领域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进行培训。近三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02项。

(3)在学生实习实践环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重视实践教学,获批7个吉林省本科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各专业在带领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注意了解和学习实习基地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数智化改革实践、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举措,结合行业导师的讲解,与学业理论知识相融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5.以研促教,创新课堂,促进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发挥国家级高水平师资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将优异的学科资源和科研资源转化应用于本科教学,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积极鼓励教师创新课堂教学,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投入到课堂教学和学生指导工作中。2020年以来,我院三位教师获得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奖项。

   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系“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团队以五项国家级科研课题成果服务于“劳动关系管理”课程,采用以学生团队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劳动关系理论与历史”“劳动合同”“劳动报酬与社会保险”“职业安全与健康”“员工参与”“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处理”“劳动关系质量评价”八个专题进行课堂教学创新,除了讲授、案例讨论和思维导图设计之外,以学生团队为基本学习单元,设计和实施了以应用型研究项目、学术型研究项目、模拟实践项目为核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经过2007-2021级15个年级的教学实践证明,以学生团队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高阶专业能力和高阶通用能力,而且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一项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的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此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于第五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