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我院成功举办首期“I.SEE交叉学科学术沙龙”,聚焦跨学科思想碰撞与实质性合作探索。沙龙由常务副院长隋建利教授主持,党委书记赵军教授、副院长王金明教授全程参与。来自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信息资源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个学科的青年教师齐聚一堂,围绕“I.SEE框架”(I - Intersection (交叉)、S - Synergy (协同)、E - Emergence (新生)、E - Enlightenment (启迪))展开深度对话。

赵军书记在发言中指出,沙龙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教师真正从交叉中获益”,并鼓励将I.SEE框架所倡导的“交叉—协同—新生—启迪”循环融入日常科研实践,构建可持续的学科创新文化。

沙龙注重激发实质性的研究启发与合作可能。在专题分享环节,应用经济学学科穆春舟老师以《医疗健康的经济学逻辑和研究内容》为题,从激励机制、资源配置与制度设计等视角,系统解析了医疗健康领域的关键问题,为理解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了严谨的理论框架与分析路径。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姚晓旭老师以《人工智能赋能心理健康研究与科研创新》为主题,重点展示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理健康评估、干预及服务模式创新中的前沿应用,体现了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对人文社科领域的深度融合与拓展。

在自由交流环节,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围绕“如何建立有效的交叉研究路径”“方法论互鉴与理论新生”等议题展开思想交锋。多位青年教师表示,此类开放、聚焦的交流模式,为他们拓展研究视野、寻找合作切入点提供了实质性支持。
王金明副院长在听取了教师们的发言后表示,学院将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后续将在科研服务、学科建设等方面持续完善制度设计,为跨学科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隋建利常务副院长在总结中强调,本期沙龙为构建常态化跨学科交流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将持续围绕具体研究方向组织深度研讨,助力教师在交叉学科研究中实现突破与启迪。
